你知道吗?人力资源服务业,竟然有40年发展史!
资讯中心 | 2022-12-08  |   来源:

        40年前,在中国大地上,“人力资源服务业”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词;40年后的今天,人力资源服务业已经发展为一个朝气蓬勃的产业。人力资源服务业衔接用工企业和劳动力市场两端,主要帮助用工企业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以实现企业经营效率提升。在过去的40多年发展,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业态发展逐步丰满,企业需求覆盖日益细化。

       截至2021年底,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.91万家,从业人员103.15万人,年营业收入2.46万亿元,比 2020年分别增长29.08%、22.31%、 20.89%,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趋势,说明企业的用工量需求还是很大的,服务业市场还是很有潜力的。

以10年为一个阶段,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:

第一个10年:萌芽起步阶段——统包分配被打破,催生人力资源配套服务。

       1978年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序幕。1979年,北京外企服务集团前身,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总公司国内服务部成立,同年11月,向日本外商驻京代表机构派出第一名中方雇员。上世纪80年代以来,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入,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开始变革,逐步打破国有企业职工能进不能出的限制,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、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“双向选择”制度等。80年代后期,外商驻华代表处纷纷变成独立法人公司,即通常所说的“三资企业”,有了独立的用人权。在“三资企业”的带动下,人力资源服务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,从业机构进一步增多,这也推动了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初步发展,并催生了北京外企、外服控股等国资人力企业。

第二个10年:较快发展阶段——外资及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带动招聘、培训及管理等细分需求。

       1992年,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。我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,民营企业收获发展红利、外资企业纷纷来华开展业务,使得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涌入民营及外资企业,由此产生的劳动力招聘、培训及管理等企业需求进一步带动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。到90年代中后期,市场逐步呈现比较多样化的服务产品,包括人才派遣、人事社保代理、招聘猎头、岗位外包、财务外包、福利外包、员工关系、管理咨询、教育培训、外籍人员服务、海外劳务等。在此年期间,大量外资企业如任仕达、万宝盛华、瑞可利等纷纷入驻中国,在中国开设分支机构。

第三个10年:纵深发展阶段——人力资源服务内容和边界的不断拓展,涌现代表性企业。

       2001年,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。随着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放开,众多有实力的国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凭借资本、管理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,以收购股权、并购公司、设立新公司等多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,人力资源服务业日益呈现出“国内竞争国际化、国际竞争国内化”的特点。与此同时,国内主要从业企业加快了全国化的扩张,差不多用了4-5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全国业务网络的搭建,将服务末梢伸展至全国主要城市乃至众多的二、三线城市。党的十六大、十七大以来,党中央、国务院全面部署落实“人才强国”战略,要求“建设人力资源强国”、“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”,为新时期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强大的动力。大型跨国企业在华业务持续拓展及 2008 年《劳动合同法》颁布背景下,人力资源服务的内容及边界不断得到拓展,各细分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。

第四个10年:规范发展阶段——国家政策保驾护航,人才强国战略指引行业发展。

       自 2012 年《劳动合同法》修订后,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法律法规陆续出台,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得以基本确立并向规范化方向发展。 2021年,国务院发布了《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第一次 “人才服务业”正式写入国务院文件。2022年1月1日,《劳动合同法》和《就业促进法》正式实施,进一步丰富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法制和政策环境,为新时期工业的健康发展和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供了保障。

       随着产业自身的不断升级,逐步衍生发展出中间层次的专业咨询服务(薪酬绩效方案、劳动关系管理、国际雇员管理、变革管理咨询等)和更高层次的公司治理服务(整体性人力资源战略、系统性人力资源政策)等产品以及伴随互联网兴起的灵活用工等新模式。

       总体来看,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从无到有,由小到大,逐步形成一个庞大的人力产业链。从服务产品看,实现了从单一到多样化发展的转变;从服务内容看,实现了从低端到覆盖高中低端的转变;从服务客户看,实现了从外资企业为主到中、外企业并重的转变;从服务手段看,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到系统化、网络化、信息化发展的转变;从服务区域看,实现了从单一城市向区域化、全国化发展的转变。相信,下一个10年,人力资源服务业可以继续为国家的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。

9.png


       职汇信息,历经数10年专业人力资源领域研究,8年研发投入,致力于解决人力资源企业复杂的业务场景痛点,通过人财物的高效打通,提供成熟HRO SAAS的一体化人力资源企业业务管理解决方案,提高企业运营效率、降低成本和提升员工服务水平。

     

     以上是职汇信息整理发布的相关内容,文章内容整理来自媒体资讯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,谢谢!


你知道吗?人力资源服务业,竟然有40年发展史!
资讯中心 | 2022-12-08  |   来源:

        40年前,在中国大地上,“人力资源服务业”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词;40年后的今天,人力资源服务业已经发展为一个朝气蓬勃的产业。人力资源服务业衔接用工企业和劳动力市场两端,主要帮助用工企业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以实现企业经营效率提升。在过去的40多年发展,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业态发展逐步丰满,企业需求覆盖日益细化。

       截至2021年底,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.91万家,从业人员103.15万人,年营业收入2.46万亿元,比 2020年分别增长29.08%、22.31%、 20.89%,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趋势,说明企业的用工量需求还是很大的,服务业市场还是很有潜力的。

以10年为一个阶段,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:

第一个10年:萌芽起步阶段——统包分配被打破,催生人力资源配套服务。

       1978年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序幕。1979年,北京外企服务集团前身,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总公司国内服务部成立,同年11月,向日本外商驻京代表机构派出第一名中方雇员。上世纪80年代以来,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入,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开始变革,逐步打破国有企业职工能进不能出的限制,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、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“双向选择”制度等。80年代后期,外商驻华代表处纷纷变成独立法人公司,即通常所说的“三资企业”,有了独立的用人权。在“三资企业”的带动下,人力资源服务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,从业机构进一步增多,这也推动了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初步发展,并催生了北京外企、外服控股等国资人力企业。

第二个10年:较快发展阶段——外资及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带动招聘、培训及管理等细分需求。

       1992年,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。我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,民营企业收获发展红利、外资企业纷纷来华开展业务,使得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涌入民营及外资企业,由此产生的劳动力招聘、培训及管理等企业需求进一步带动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。到90年代中后期,市场逐步呈现比较多样化的服务产品,包括人才派遣、人事社保代理、招聘猎头、岗位外包、财务外包、福利外包、员工关系、管理咨询、教育培训、外籍人员服务、海外劳务等。在此年期间,大量外资企业如任仕达、万宝盛华、瑞可利等纷纷入驻中国,在中国开设分支机构。

第三个10年:纵深发展阶段——人力资源服务内容和边界的不断拓展,涌现代表性企业。

       2001年,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。随着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放开,众多有实力的国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凭借资本、管理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,以收购股权、并购公司、设立新公司等多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,人力资源服务业日益呈现出“国内竞争国际化、国际竞争国内化”的特点。与此同时,国内主要从业企业加快了全国化的扩张,差不多用了4-5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全国业务网络的搭建,将服务末梢伸展至全国主要城市乃至众多的二、三线城市。党的十六大、十七大以来,党中央、国务院全面部署落实“人才强国”战略,要求“建设人力资源强国”、“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”,为新时期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强大的动力。大型跨国企业在华业务持续拓展及 2008 年《劳动合同法》颁布背景下,人力资源服务的内容及边界不断得到拓展,各细分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。

第四个10年:规范发展阶段——国家政策保驾护航,人才强国战略指引行业发展。

       自 2012 年《劳动合同法》修订后,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法律法规陆续出台,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得以基本确立并向规范化方向发展。 2021年,国务院发布了《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第一次 “人才服务业”正式写入国务院文件。2022年1月1日,《劳动合同法》和《就业促进法》正式实施,进一步丰富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法制和政策环境,为新时期工业的健康发展和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供了保障。

       随着产业自身的不断升级,逐步衍生发展出中间层次的专业咨询服务(薪酬绩效方案、劳动关系管理、国际雇员管理、变革管理咨询等)和更高层次的公司治理服务(整体性人力资源战略、系统性人力资源政策)等产品以及伴随互联网兴起的灵活用工等新模式。

       总体来看,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从无到有,由小到大,逐步形成一个庞大的人力产业链。从服务产品看,实现了从单一到多样化发展的转变;从服务内容看,实现了从低端到覆盖高中低端的转变;从服务客户看,实现了从外资企业为主到中、外企业并重的转变;从服务手段看,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到系统化、网络化、信息化发展的转变;从服务区域看,实现了从单一城市向区域化、全国化发展的转变。相信,下一个10年,人力资源服务业可以继续为国家的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。

9.png


       职汇信息,历经数10年专业人力资源领域研究,8年研发投入,致力于解决人力资源企业复杂的业务场景痛点,通过人财物的高效打通,提供成熟HRO SAAS的一体化人力资源企业业务管理解决方案,提高企业运营效率、降低成本和提升员工服务水平。

     

     以上是职汇信息整理发布的相关内容,文章内容整理来自媒体资讯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,谢谢!


  • 立即体验
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在线客服